恋酒迷花网恋酒迷花网

大汶口文化先民不愧是个出色的航海民族

大汶口文化先民不愧是个出色的航海民族

大汶口陶尊符号“昊”在山东半岛、大汶的航豫东、口文愧淮北苏北均有发现,化先海民具有明确的出色民族属性,即是大汶的航昊族。华为族名,口文愧得之于虞舜之名重华,化先海民“昊”字声纽字义本与“华”同,出色为双声音转,大汶的航字义相同,口文愧华族即昊族。化先海民华族初在东方,出色后逐渐西迁,大汶的航主要表现在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向西传播的口文愧过程。昊字,化先海民就是天顶着红日,泰山位于最早看到日出的东方,于是海岱先民由太阳崇拜、东方崇拜,逐步演化为泰山崇拜。许慎《说文解字》曰:“夷,东方之人”。《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生。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和华族发源地,是灿烂东方海洋文化的缩影。

大汶口文化大口尊陶符上面是太阳的影像,底是弧形的,有尖,最底下是五个山峰,是一座山,按照我国古代祭太阳的习惯,都是在山顶上,架着柴火燃烧祭祀太阳。这刻划符号的具体含义亦有众多不同解释,除了图像文字或原始文字的解释外,还有天象历法符号、自然崇拜符号、祭祀符号、氏族标记(族徽文字);拥有陶符族徽的父系社会首领太昊,以泰山为中心,拥有最高的王权、军权,主持祭祖、祭日、祭泰山等仪式,对大汶口文化各区域拥有统帅权,各区域大汶口人群形成了同族归属感,孕育着民族观念的雏形。

大汶口文化属两昊文化。少昊和太昊是继承关系,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以陶符“飞鸟负日”或者“含日之鸟”为族徽,向离泰山更远的地区迁徙扩张。因此,少昊集团的“飞鸟负日”族徽,省略了“山”字。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属于大陆型文明,所以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相对独立和封闭状态;而海岱文化却具有海洋型文明的开放性和辐射性,海岱先民能利用发达的海上交通及内陆河网向外开发、传播自己的文化。这就使整个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了多样性。

海岱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是其早期文化遗存。 文献资料予以充分证明,则鸟夷当属山东龙山文化居民已无疑问。 在今冀东的唐山地区的一些文化遗址,如唐山大城山、丰润韩家街、滦南东店庄等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遗存。在今渤海海峡一带的庙岛群岛和辽东半岛上,发现了许多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

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北庄遗址位于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内北庄村,面积一万平方米,北大考古系在此进行了五次发掘,遗址本身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了大汶口文化的发展进程。北庄一期就是大汶口文化的最早阶段。
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
北庄遗址—中国海洋文明曙光
长岛北庄遗址经发掘,已出土100余座古房屋基址和60余座墓葬。它印证了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在古代已经有了文化交流。

1981年至1987年由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地区文管会、长岛县博物馆联合组队进行了多次考察发掘,共清理出土房屋基址104座,墓葬60多座,各类灰坑、窑穴等200多处,出土器物3700多件,各种动植物遗骸2000多件。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这一遗址称为“东方的半坡”,贾兰坡、夏鼐教授称北庄遗址为“东方的奇观”,著名古建筑学家单士元先生在看过北庄遗址后称“北庄遗址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建史,一座立体的古建博物馆”。

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相关蛋壳陶

在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开始了与胶东半岛的文化交往。7000~4000年前期间,大连地区贝丘遗址、小珠山遗址、旅顺郭家村遗址中出土的具有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蛋壳黑陶。大连地区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距今3000年)发掘出山东岳石文化陶器。这些考古事实反映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足以说明7000年前大汶口-龙山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可以凭着一叶扁舟往来于各岛之间。这是山东先民最早的“闯关东”,大连地区据说属于《禹贡》一书所记载的青州之地。

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六千年前),海岱先民(另称为考古学上的“东夷人”)早已掌握了航海技术,渡海迁徙到辽东半岛。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的鼎盛时期,它比同时代的其它地域文化遥遥领先。辽东半岛考古发掘了不少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足以证明海岱先民确实是出色的航海民族。

由于受海水温度、大气和盐度的影响,木材会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彻底腐烂掉了,考古家难以找到古船的遗留,但大连地区出土具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特征的蛋壳黑陶,不难看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造出能载数人的木制帆船,可以往来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

木筏和独木舟——它们是由新石器时代沿海先民开发出来的,用于在内陆河流和海岸上捕鱼和旅行。但这两种类型都不适合在公海上进行长距离航行:独木舟不稳定,木筏速度缓慢且难以操纵。在中国东部海岸,新石器时代的沿海先民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稳定:在他们的独木舟中安装支腿,即用长杆将一根或两根较小的圆木平行于主船体安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基本设计将以各种方式演变:增加风帆以提高速度,并在两艘完整的独木舟上使用平台,使迁徙群体能够在远离陆地的地方旅行数周,并在遥远的岛屿上定居。

多体帆船技术使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金属时代之前)离开中国东部,经过台湾、菲律宾,进入广阔的太平洋,最终到达了所有重要的岛屿。

凌纯声先生主张波利尼西亚人的海神叫Taaroa,即太昊,太昊作为海神,必定是航海的实践者。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与波利尼西亚人相似。《淮南子》说东方一万二千里是太昊、句芒治理的地域,应该是有历史的影子。

世界上最早看见太阳的地方是汤加王国;大溪地群岛是世界上最奢华、最美丽的海岛,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波人祖先尊崇海神太昊,心怀信仰和梦想,逆着大风逆着滔天巨浪,追逐太阳,最终到达太平洋群岛,可以最早看到日出,不愧是海神太昊之子。

炎黄神话的最早记载见于齐鲁典故,与新石器时代完全无关。史籍文献载:炎帝徙都曲阜,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嬴姓奄国既然作为三代商王的都城,后为周成王所灭,建立鲁国。鲁国创建祖先的神话体系,发明了“黄帝”神话人物。,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在商代蒲姑国故地建立齐国,也发明了“炎帝”神话人物,对抗东夷的原先神话体系。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古神话体系有很大一部分是承接于当年东夷部族的。原来三皇之首伏羲式(太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女娲造人,少昊、后羿、舜、伯益、夸父逐日也都是东夷部族的神话体系。由于殷商及其东方诸国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被编成蚩尤拥有金属兵器的神话传说。姬周祖先窜于戎狄,逐水草而居,没有青铜文明,姜子牙不满纣王无道,投奔姬周,辅助武王伐纣,这是炎黄联军用石质兵器打败铜头铁臂蚩尤军的神话由来。姬周和姜齐实行政治世婚,尊王攘夷,这就是炎黄神话的历史由来,被伪儒吹捧并神化,充当汉族的“祖宗”。他们图腾是熊、牛羊,与东夷太阳鸟图腾根本不同。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有学者认为:“夸父逐日”的目的是追求光明。夸父部落崇拜太阳神,想要永远生活在阳光之下。如果是这样的话,夸父应该向东方迁徙,寻找东海的汤谷和扶桑神树,这里才是三足乌的居所。

大汶口文化红陶鬶,嘴像鸟喙,有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与太阳鸟图腾有关,像太阳鸟红红火火,好运连连。红色代表吉祥、喜庆、炽烈、快乐、豪迈、战斗精神、蓬勃、激昂等。
复活节岛巨石像
波利尼西亚人的鸟图腾尊像
老版本O3-F5,现改编为新版本O2a2b1a1-M117支系O2a2b1a1a-F8。F8下游支系O2a2b1a1a6-CTS1642(复旦称之为α6),在藏缅语系各族上超过20~60%的占比,藏南个别部落高达80%以上。

国外语言学研究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汉藏-南岛同源性形成于中国东部,开始分化为汉藏语系和南岛语系。分子人类学证明O2a2b1-P164是东部起源的,形成了原始东亚语言,诞生出两大分支M134和AM01822。M134从东至西扩张,形成了原始汉语系,衍生出下游支系M117/F8,与羌藏土著D系混血,演变成藏缅语系,统称为汉藏语系。M134的兄弟支系AM01822下游分支B451南下渡海扩张,参与南岛语系的形成,演变成波利尼西亚语族。

汤加人血统,含有25%的博山(9000年前古山东人)成分,同一母系B4。

《The genomic diversity of Taiwanese Austronesian groups: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o and Out of Taiwan models》论文:以博山和亮岛设置为基本祖源,对于东亚及其太平洋各族进行源溯分析:
博山--古北方东亚人群(母系B4)
亮岛2号--古南方东亚人群(母系R9/F*)

从远古祖源的角度来看,北方、南方各族的常染血统,基本上都是由博山和亮岛混合的,波利尼西亚人也不例外。

全球各人种常染差距比较,表明波利尼西亚人血统最接近东亚人。

AncestryDNA 数据图表:东亚/东南亚各族常染主要是由东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组成的。中国人的东亚常染91%,还有波人常染9%。东南亚各族普遍带有东亚常染50-60%和波人常染20-40%。

汤加人父系O2-AM01822支系B451比率约占60%,母系B4a占95%,数千年前源自东亚沿海。

O-AM01822/N6,除了南岛人父系B451(波人高频)之外,还有十多下游支系,集中分布中国东部,都是典型的北汉基因。

汤加虽然在今时今刻是个弱小得不能再弱小的岛国,但是从公元十世纪开始,一直到公元十五世纪,汤加曾经威震太平洋,开创了图依汤加帝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太平洋上当时最强大的海洋性帝国,控制着西南太平洋多达三四百平方公里的海域。掌握着当时西南太平洋几乎所有的通商贸易,是个十足的强国。

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南岛人在波利尼西亚定居的时间线表明,汤加群岛大约在 3300 年开始有人居住,而萨摩亚群岛则在 300 年后有人居住。放射性碳测年表明东波利尼西亚的定居点发生在大约 1020 年。在社会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约 830-730 年,拉帕努伊 820 年,夏威夷 800-850 年,新西兰 740 年。

早在30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亚人就在最大的岛——汤加塔布岛上定居,形成了最原始的文明,繁衍生息至今,也算得上是文明古国之一。早在1000年前的汤加竟然就是一个称霸南太平洋的“海洋帝国”,统治南太平洋数百年之久。现在的斐济、萨摩亚群岛,甚至连波利尼西亚中西部、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的部分地区都在其统治之下,鼎盛时期统治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波利尼西亚人都有早期国家和文字】

波利尼西亚人却在短短的三千年时间,发展出了城镇,初级国家,宗教,乃至复活节岛甚至都有文字出现了。

相比之下,美洲的印第安人,从掌握的资源到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历史长度都远远大于波利尼西亚,但是印第安发展出的文明我觉得并没有比波利尼西亚高级到哪里去,晚期会冶炼青铜之类的,也只不过是因为美洲大陆的金属矿产多,波利尼西亚几乎就没什么矿产。

这样看来,波利尼西亚社会可以说是人类史上再最劣质的环境下,进化的最快的社会了。就冲这一点,不得不令人佩服啊。塔斯马尼亚土著在岛上住了上万年,还是旧石器时代,而波利尼西亚人在一些比塔斯马尼亚小得多的岛屿上生活了三千年,就出现了初级的国家,这是不是因为在移民到太平洋上之前,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根基了呢?

看看文明的要素,波利尼西亚人几乎完全符合了,一般所谓的文明三要素(文字,城市,礼仪性建筑),波利尼西亚全部具备,只是由于环境资源所限,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及大陆文明。

古汤加王国首都Mua的石造拱门遗址,是图伊·汤加鼎盛时期为了宣示权力而修建的。这是一些波利尼西亚的纪念性建筑。

南马都尔王室园陵

复活节岛上摩艾巨石像,誉为著名的世界奇迹之一,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每尊巨石像背后都有象形文字,考古发现了26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均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创造遗产。

夏威夷诸岛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支持相对稠密的人口,建立了统治阶级社会制度和宗教领袖组织、种姓制度。古代夏威夷是一个由波利尼西亚人创建的阶级阶级社会。古代夏威夷是指夏威夷国王1810年统一夏威夷诸岛之前的一段历史。研究人员第一次估算到波利尼西亚人长途航海迁徙至夏威夷诸岛约在300年和800年之间。2010年,根据更可靠的样本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研究表明,至少在1219年 - 1266年,波利尼西亚人先民开始迁居这些岛屿。

航海家、艺术家翟墨(山东泰安人),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翟墨便倾其所有,花了30多万元在新西兰买了一艘二手无动力帆船,准备实现梦想中的远航。翟墨说,他想要去一个岛国——大溪地。因为他非常喜欢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创作的名画《大溪地的女人们》,画作描绘了一个原始的海岛上,几位淳朴善良的妇女。翟墨想扬帆远航,来到一个海上原始部落,去看看传说中的大溪地女人漂不漂亮。

有一次,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小岛上,当地一位酋长的女儿看中了这名中国航海家,而酋长也同意翟墨把女儿带走,但考虑到航行的巨大风险,41岁的翟墨最后还是谢绝了这份漂亮的爱情,“我是一个四处漂泊的人,我不能让心爱的女人为自己担惊受怕。”所以至今,翟墨还是单身,那艘船,仿佛成了他的“爱人”。

23魔方数据分析表明明太祖朱元璋父系家族属于:O-AM01822-N7-MF12415 ,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亲兄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大概率是海岱族群Y单倍体。明朝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其他领域的飞速发展也就成了一种必然。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以及对海洋知识的了解,都为明朝的航海事业奠定基础。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非常重视海洋的皇帝,创造了永乐盛世,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

明朝皇帝国字脸长须飘飘,,与波利尼西亚人非常相似,大汶口文化人骨属于波利尼西亚类型,身材高大

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授意下,带领一支由27000人和208艘舰船组成的强大编队,浩浩荡荡地开向西洋,从而掀开了中国航海史上短暂而又辉煌的一幕。一直到1433年(宣德六年),郑和先后七次出海,其足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非洲东海岸、乃至红海沿岸,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明朝国库空虚,导致国内物价攀升,百姓怨声载道,因此被迫停止下西洋之旅。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封建保守思想作祟。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小农思想影响让人们不愿意开启西洋之旅。

从自然条件上看,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地貌类型丰富,气候温湿,土质肥沃,适于农、猎、林、牧、渔、果、盐、矿业的发展,而海陆交通的便利,又利于海岱先民的迁徙和对外开发。从人的素质和民族特点来看,海岱先民的体格强健,聪明睿智、吃苦耐劳,善于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大汶口文化以及它前后和周围的东部文化偏于海洋特色,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呼唤中国走向海洋,既要实现传统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或海陆兼具文明转型。

中国人所生活的东亚大陆,虽然面临着广阔的海洋,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作用于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选择,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农业文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也有海洋文明的出现,但一直没有上升至主位。换言之,中华文明以农业文明为主流,海洋文明则是浪花一朵,居于从属的地位。海洋文明长期被压挤下去了,阻断了内陆文明转向海洋文明的发展之路。

在近似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这种由中原内陆文化优越感而来的自豪感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畸形心理,造成了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从而也造就了中华文明具有内向、稳定型的特征。在这种地理条件下,中华民族便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土地之上,依靠广大的陆地和千万条河流的滋养哺育而生存和发展,并形成了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中原内陆文明。直到近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和知识仍处在较低的层次,航海事业因缺乏内在的动力,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拓展。

在东方,中国近代在海洋问题上执行海禁政策,加之其它失误造成了国家被侵略挨打的惨痛经历,在七十年代末期则是主要面向海洋,又走向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道路。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海洋文明就是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明。大陆文明则是内向的,落后的的文明,中国要热情的拥抱海洋文明,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海兴国强民富,海衰国弱民穷”。面临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让我们共同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赞(39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恋酒迷花网 » 大汶口文化先民不愧是个出色的航海民族